廣東鋼結構公司分析鋼結構工程的防腐措施是保障結構耐久性的核心環節,需針對鋼材易受大氣腐蝕、介質腐蝕(如海洋鹽分、工業粉塵)、電化學腐蝕等問題,結合 “預處理 - 涂層防護 - 長效維護” 形成全周期防護體系。
?
即使選擇優良防腐方案,若施工不當或缺乏維護,仍會導致防腐失效,需重點關注以下細節:
1. 施工前:鋼材表面預處理(決定涂層附著力)
除銹等級:必須達到 GB/T 8923.1 要求的Sa2.5 級(噴砂除銹,表面無可見油脂、鐵銹、氧化皮,殘留痕跡僅為點狀或條紋狀),手工除銹(St3 級)僅適用于次要構件或局部補涂;
表面清潔:除銹后需用壓縮空氣(無油無水)吹凈表面粉塵,若鋼材表面有油污,需用溶劑(如酒精、二甲苯)擦拭干凈,避免油污影響底漆附著力;
粗糙度控制:噴砂后鋼材表面粗糙度(Ra)需控制在 40-80μm(用粗糙度儀檢測),過粗易導致涂層堆積不均,過細則附著力不足。
2. 施工中:涂層 / 鍍層質量控制
涂層施工:
涂裝環境:溫度 5-35℃,濕度≤85%,雨天、大風(風速>5m/s)時嚴禁施工;低溫施工需添加涂料專用稀釋劑,避免涂層流掛;
涂裝方式:大面積構件用高壓無氣噴涂(效率高、涂層均勻),角落、螺栓孔等部位用刷子手工補涂(避免漏涂);
層間間隔:底漆干燥后(通常 24h,具體按涂料說明書)再涂中間漆,避免層間未干導致涂層起皺;
鍍層施工:
熱浸鋅前需清除鋼材表面油污、銹蝕(達到 Sa2.5 級),避免鍍層出現漏鍍、鼓泡;
鍍層后需檢查厚度(用磁性測厚儀),關鍵構件抽檢率≥10%,不合格需補鍍。
3. 施工后:長效維護(延長防腐壽命)
定期檢測:
輕度腐蝕環境:每 2-3 年檢測一次涂層厚度、附著力(劃格法,附著力等級≥1 級);
重度腐蝕環境(沿海、工業區):每 1-2 年檢測一次,重點檢查構件轉角、焊接接頭等易腐蝕部位;
及時補修:
涂層局部剝落:需將損壞區域周邊 50mm 內的涂層打磨至 Sa2.5 級,再按原涂層體系補涂(底漆 - 中間漆 - 面漆,厚度與原涂層一致);
熱浸鋅鍍層破損:用富鋅漆(含鋅量≥90%)補涂,干膜厚度≥80μm,避免局部銹蝕擴散;
特殊維護:
耐候鋼:初期(1-2 年)需定期清理表面浮銹(用軟毛刷),促進穩定銹層形成;
陰極保護系統:每月檢查犧牲陽極損耗情況,每季度校準外加電流設備的電位值(確保符合設計要求)。
4. 常見問題規避
避免 “異種鋼連接”:如普通 Q235 鋼與不銹鋼連接,易形成電化學腐蝕,需在接觸面墊絕緣墊片(如聚四氟乙烯墊片),或采用相同材質的螺栓;
螺栓連接部位防腐:高強螺栓擰緊后,需在螺栓頭部、螺母表面涂覆防腐涂料(如富鋅漆),或加裝防腐帽,避免雨水進入螺栓孔導致腐蝕;
避免涂層覆蓋螺栓連接面:高強度螺栓摩擦型連接的接觸面(需保持粗糙,傳遞剪力),嚴禁涂覆涂料,否則會降低摩擦力,影響連接強度。